近日,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邢立达课题组发布消息称,在广州城区发现的一批恐龙蛋化石,可以表明距今约 9000 万 ~7000 万年的白垩纪晚期,这里恐龙活跃。其中,鳄类蛋化石在我国首次发现。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学术期刊《古地理学报(英文版)》上。
△邢立达教授分享论文研究成果凭借兴趣,中学生发现恐龙蛋化石
恐龙蛋化石是研究恐龙繁殖的重要材料。1976 年与 1998 年,在广州白鹤洞和中山五路都发现过恐龙蛋化石,但目前尚未详细研究。
(资料图片)
此次恐龙蛋化石的发现者,是中学生倪子杰。他是个十足的化石爱好者,曾在广西怀集县一处建筑工地的岩层剖面,发现过 7 枚恐龙足迹化石,使得白垩纪恐龙在中国分布版图进一步扩张。
△广州城区发现的多块恐龙蛋化石2020 年至 2021 年期间,倪子杰在广州市的几处建筑工地陆续发现了这批恐龙蛋壳化石碎片,随后捐赠给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,并交由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邢立达课题组开始系统研究。
据了解,这批恐龙蛋壳化石碎片共有 6 块,编号为 HS00468 至 HS00473,分别是在番禺区广州南站、天河区金融城工地、荔湾区喜鹊路发现的。
国内首次发现鳄类蛋化石
科研人员将每片蛋壳取下一小部分,利用专业机器进行切割磨片,在不同分辨率的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结构,对其进行分类。
经过观察与对比,研究人员将编号为 HS00468 的化石归入棱柱形蛋科棱柱形蛋属,推测这枚恐龙蛋完整时长约五六厘米。这类恐龙蛋一般被认为是伤齿龙类所产,而伤齿龙是一类小型掠食性恐龙,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,且与鸟类的关系极为密切。编号 HS00469、HS00471、HS00472 和 HS00473 的化石则被归入长形蛋科巨形蛋属,一般被认为窃蛋龙类所产,研究人员推测其完整时长约 16 至 21 厘米,一窝有十余个甚至更多。
不过,最令研究人员兴奋的是编号为 HS00470 的化石。论文主要作者郭子晟指出,这片恐龙蛋壳化石碎片显微结构与任何一种恐龙蛋都不同,而与鳄类蛋化石的显微结构一致。尤其是蛋壳具有楔状壳单元,壳单元之间有空隙,不同于大多数恐龙蛋壳。研究人员推测完整时长约六七厘米。
" 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鳄类蛋化石!" 郭子晟表示,此前发现的鳄类蛋化石主要分布在欧洲、南美洲和北美洲,亚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仅有少量的发现。这次发现的鳄类蛋化石不但增加了该类化石的分布记录,而且丰富了三水盆地白垩纪晚期生物多样性。研究团队称,本次恐龙蛋化石的发现,表明三水盆地存在恐龙类的伤齿龙类–窃蛋龙类–鸭嘴龙类以及古鳄类的四足类动物组合,该组合在广州地区乃至三水盆地都是首次发现,弥补了该地区古脊椎动物记录的空白。
现代快报 + 记者 储希豪
(图片由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邢立达课题组提供)
(校对 许元华 编辑 余爽)